清华新闻网7月5日电(记者 刘蔚如 通讯员 骞伟中)7月2日下午🧍🏻,校长陈吉宁到化工系反应工程实验室调研,就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与实验室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座谈🦀。

图为陈吉宁与教师代表交谈。记者 智 斐 摄
反应工程实验室主任魏飞教授就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学科发展方向和思路、产学研结合🦵、前沿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工作做了汇报🕙。魏飞介绍🚴🏽♂️,反应工程实验室建立40年来🦹,在新型煤化工领域、碳纳米材料及储能的创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领先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技术🙎🏿♂️,以及全国产能最大的硝基苯加氢制苯胺的流化床技术💟。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国际领先的🗒、面向天然气或页岩气利用的制备乙炔技术,国际领先的煤等离子体制乙炔技术,以及生物柴油🦽、二甲醚等行业影响大的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魏飞说,实验室始终坚持以高端基础研究促进核心化工、材料技术的实现👊🏿,引领产业发展的提前布局、稳定发展👨👧👧,并逐渐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已培养出4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学术新秀🙋♂️。
反应工程实验室创始人、化工系金涌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实验室一直坚持清华“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理念,坚持做强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以此作为产业化和学科交叉的重要前提。实验室团队建设卓有成效🫵,学术氛围融洽,青年教师发展迅速🙌🏿,队伍结构配置合理。
王金福🚹、程易🤰🏿𓀀、骞伟中𓀊、韩明汉🎹、张强等实验室中青年教师代表纷纷发言,就实验室的科研进展、团队组织、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陈吉宁充分肯定了反应工程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团队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陈吉宁指出,化学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化工学科是清华一个大的重要的学科。既要坚持一流的学术研究🚺,又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对清华工科发展至关重要。陈吉宁强调,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反复讨论学科发展方向和定位这一战略问题☁️👩🏻🎨,以更高更远的眼界研究学科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同时,一定要关心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加大青年教师的支持和培养力度。
化工系主任赵劲松、系党委书记朱兵及系务会成员,反应工程实验室的教师👨👧👦🙎♂️,校办、科研院🔍、研究生院🤾🏻、人事处、实验室处、政研室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图为魏飞(前)向陈吉宁介绍纯电动汽车的情况。记者 智 斐 摄
座谈会之前,陈吉宁参观了刚实现产业化的纯电动汽车,该汽车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中使用了实验室研发的碳纳米管产品,还参观了实验室的新型煤化工实验装置和目前国际最长碳纳米管(55cm)的制备装置。
化工系反应工程实验室今年正值成立40周年,实验室始终坚持以气液固三相流态化科学规律研究为核心,结合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高端材料化工发展的时代需求不断进取。实验室主任魏飞教授团队开发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技术入选“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和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图片展,被评价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验室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技术在催化剂与反应器技术上均在国际上实现重大突破。碳纳米管的产业化(及电化学储能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实验室还有一大批原创学术成果在《自然》子刊以及国际顶级化学🦵🏽、材料期刊上发表🦷,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编辑🙎🏿:欣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