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到9月14日🧌,第十四届国际微反应技术会议(IMRET14)在北京成功举行。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化工系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办方,骆广生教授和陈光广教授担任联合主席。来自中美德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中外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是国际微反应技术会议1997年创办以来首次在我国举办。

与会代表合影
会议围绕微反应技术这一现代化学化工的交叉领域和研究热点,设置了基础🐥、过程、化学、材料四个主题,交流内容涉及流动🤲🏻、混合和热质传递,流动催化,流动中的非常规反应过程,流动化学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流动化学中的生物技术,基于连续过程的微/毫反应器,过程强化🎥,材料合成,能源合成和生物质转化,食品、个人护理用品及其它应用,过程数据获取🦻🏽、动力学和化学分析,流动过程设计🐟、放大和工程化等诸多方面,旨在加强相关学科的融合🧑💼,帮助学术界和产业界获得和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
开幕式上🎺🍰,袁驷教授代表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费维扬教授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化工学会🦌、骆广生教授代表组委会分别致辞。

会议开幕式:左上为袁驷教授致辞,右上为费维扬教授致辞,左下为骆广生教授致辞🛟🧑🦼,右下为会场全景
在大会报告环节,日本京都大学Jun-chi Yoshida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lavs Jensen教授🎡、韩国浦项科技大学Dongpyo Kim教授分别介绍了“Flash Chemistry”作为化学合成绿色工具的应用、集成的反应和分离系统用于按需生产、利用集成微流体技术的全封闭系统实现化学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最新进展🦸🏻♀️,荷兰埃因霍温大学Hessel Volker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回顾了微反应技术作为新过程窗口、多学科交叉平台给化学化工发展带来的历史性的🌕、可持续的推动力。

大会报告:左上为Jun-chi Yoshida教授;右上为Klavs Jensen教授;左下为Dongpyo Kim教授;右下为Hessel Volker教授
会议在平行分会场安排了8场主旨报告、16场邀请报告、70余场口头报告和近60个墙报🏤,专设了小组讨论环节,设置了仪器设备供应商、出版商展位,与会者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面对面地深入交流和讨论🧑🏽🚀。

会议活动:左上为小组讨论👩🏻⚕️;右上为最佳墙报奖颁奖;左下为墙报展示;右下为Roland Dittmeyer教授代表下一届组委会致辞
会议还向Hessel Volker教授颁发了2016年度IUPAC-THS流动化学奖👶🏼,评选和颁发了Flow Chemistry Society最佳墙报奖和Reactio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RSC)最佳墙报奖👩🏽🏭,召开IMRET执委会决定了第15届国际微反应技术会议的主办地——德国的卡尔斯鲁厄。
国际微反应技术会议是微过程工程和微反应器科学领域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高级别系列国际会议🐑,开始于1997年的德国法兰克福,先后在美国、法国🫘、瑞士、日本、匈牙利等国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欧洲化学工程师协会、日本化学工程师协会🕍、流动化学协会等轮流举办。2013年第13次会议上决定第14次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