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
陈薇,女🛋👨✈️,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2月生,浙江兰溪人👩🏽🔧,1991年在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化工系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她长期致力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研制出我军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延伸阅读
认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陈薇在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2012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陈吉宁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特别高兴今天有机会和你们分享这个最重要的时刻。因为我觉得,今天是你们人生中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天,我很有幸,能够成为第一时间祝贺你们毕业的人。刚才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了我,让我也很激动,感谢学校给了今天这个机会👐🏽,能够让我对我们的老师再说一声:谢谢!
触景生情,让我回忆起自己毕业的时候。1991年4月,我清晰地记得🈷️,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辆军车把我从清华园载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始了我携笔从戎的军旅生涯👨🏿🏫。弹指一挥间,21年过去了,这21年间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增长了很多见识,在今天这个结束与开始并存的特殊日子里,我很想和同学们分享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我想用4个词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个词是:选择
我硕士就读凯发娱乐,全系仅有3个女生,我学的是生物化工专业,当时很热门,毕业前夕很多企业的负责人甚至就守在我们研究生公寓门口。那时,同学们都把出国留学或者进大公司作为第一选择,我也不例外,选择了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记得那家公司特高兴,请我和导师丛进阳老师在香格里拉饭店签了约,那是我第一次进5星级饭店。签约后不久,1990年1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导师派我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回实验需要的抗体,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特殊单位存在,进一步了解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当时就是因为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担负着我们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我热血沸腾,心中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𓀙🔦、贡献才智的强烈愿望🧑🏼🚀。
没有想到,我参军的想法招来了一片反对声。我出生在浙江🧑🏻🦶🏻,父母一直希望我毕业后能够干实业,我的好友也劝我说🚵🏽:“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的的确确👨🏻,我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个是选择到部队去的🧑🏽🚒。我要特别感谢丛进阳,曹竹安和沈忠耀老师,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的选择,作为补偿,导师还动员了我两个师弟丁宝玉、何询与深圳那家公司签了约。如果说我今天做出了一点成绩👨🏻🚀,这是与当初的选择密不可分的,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得到的支持越大,发展的空间越大1️⃣,个人才华就能充分得以展示,个人价值才能被高倍放大。
第二个词是:坚持
读研究生时的我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喜欢文字工作👩🏽⚖️🖕,做了两年《清华研究生通讯》的副主编;喜欢跳舞,几乎每周末都光顾学生食堂舞会,而且还举办舞会;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是清华学生服务社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同学们当时都觉得以我的性格,将来不太可能从事纯粹的科研工作🧝🏽。
刚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时🛀🏿,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距离。我所在的单位地处丰台镇,1991年那时很荒凉🧔🏽♂️,部队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清苦,与我同期特招入伍的很多同学陆陆续续都离开了部队,唯有我坚持了下来,即使1993年在庐山的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与师弟何询不期而遇⛳️,得知双方收入差距在百倍以上🧎🏻♀️,也没有动摇军心。这一切都源于我对生物防御研究的兴趣和热爱,源于对这身军装的自豪和责任🫳🏻,也源于我有一个坚强可靠的家庭后方🍓。1995年,我跨学科考取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三年后,我从工学硕士变成了医学博士,而且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那一年我也赶上了很好的机遇,正逢我院军事医学人才断层👮♀️,青黄不接之际,我被委以重任👇🏽,开始领衔重大科研任务并崭露头角。2002年,在我36岁时🦹🏼♀️,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经常有人问起我出成果的诀窍🧎🏻♀️➡️,我回答说,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第三个词是👩🏼🏫📛:淡然
2003年早春✌🏼,全国上空弥漫着非典阴霾。我们团队率先推出了预防SARS新药——“重组人ω干扰素”🚶🏻♀️,4月20日,我们清华的校友,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们实验室🎫,高度评价“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汇报工作后我跟胡主席说🟥,我们是清华校友,他非常高兴,说清华每年校庆都邀请他回学校,他工作太忙没回去🐕🦺,还说,清华人在部队里干得很有出息嘛。不知不觉,我和胡主席并肩走出了实验大楼,留下了我人生中的珍贵镜头。那一年🦈🤱,我与杨利伟等人一起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殊荣🧑🏽⚕️,被评为总政、总参、总装、总后四总部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荣誉,在《新闻联播》👆🏿、《东方之子》🎛、《焦点访谈》及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出现,仿佛顷刻之间🚀,所有荣誉接踵而至🌮,各大媒体纷至沓来📁。长年累月默默钻研在实验室的我,一下子走到了台前,突现公众视野,笼罩在各种耀眼的光环之下。
光环固然美丽❣️🙎🏻♀️,聚光灯的光芒也常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幻觉🛠。但面对这一切,我的心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替我们团队上台领奖的一个代表而已。多年来,在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熏陶下,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的潜移默化下,对荣誉的淡泊已经成为了人生的一种习惯⚡️👱🏿♀️。我一直在默默地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可以和同学们讲的几件我觉得自豪的事情,2008年我作为我国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的组长,赴汶川一线为我们国家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我自己的贡献。汶川回来后,直接投入到了奥运安保中,我是包括鸟巢💍、水立方在内的20个场馆的现场安保队长,为我们平安奥运贡献了我的才智。2009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奖🤪,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今年5月,我们团队历时10多年聚焦的某A类生物恐怖剂防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尽管对荣誉坦然处之,但我非常珍惜荣誉给我,给我的科研团队🚡,乃至整个单位带来的崭新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我现在是总后勤部唯一的全国青联常委,在青联这个群星灿烂,精英云集的温暖大家庭里,我更加感悟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第四个词是🖖🏿:家庭
在清华读书时,五一节与山东同学相约去泰山,火车上邂逅了我现在的丈夫,一见倾心定终生。我现在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唯一的正师级女性研究所所长,但我觉得我的另一个身份更令我骄傲🛩👩🏿💼,我是一个快乐的母亲,幸福的妻子🤶🏻,孝顺的女儿和儿媳。我在儿子周岁的时候和他说:“你这辈子做好两件事就行了🧲,第一是娶自己爱的人,第二个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我对孩子说“我从来不奢求你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希望你是快乐的、健康的、富有爱心的”。直到现在,每年春节我们都是穿梭于我的老家浙江和我爱人的老家山东之间🤽♂️,都是带着浓浓的亲情开始新的一年。我始终认为,一个女人,事业再出色,如果家庭不幸福,那她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睿智与亲和并存,执着与从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这是我对幸福女人的定义。
在我和丈夫相识十年时👰🏿,我写过随笔,其中一段与大家分享:十年前📺🤾🏻♀️,我与“一见钟情”的丈夫常常情不自禁地牵手相视而笑🫶。十年后🏌🏼♀️,十指相扣的默契依旧,笑嫣依然👃🏼,只是相牵的手多了一双小手,而儿子灿烂的笑,更是我前进的源。
祝福在座的师妹师弟们拥有幸福的人生。
谢谢大家✭!